菩提拾果(学问)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菩提拾果(学问)
 

“被”过的仓央嘉措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7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人 一“被”就偏了,就难得再“被”看清真相了。
   能读到像《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这样,相当全面纯粹记述人物来龙去脉的书,还真不容易。

   尽管所写已经相当翔实了,但在十四人中的仓央嘉措,仅有三节,而且将近一半的页面用于说明时代背景,远不如其他人物的丰富和全面。
   一方面,明确著者去传说存事实的宁缺不滥的编辑态度;另一方面,可见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史料的之少。
   然而,已经出版的关于仓央嘉措的诗、生平、理论,却相当泛泛,将之演绎成“情僧”的,更加符合对待年青性情的趣怀。
   最获盛传的《那一天》: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瞬,我飘然成仙,不为求长生,只愿保佑你平安的笑颜。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歌,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前四句出自1997年流行歌曲《信徒》,词曲作者是何训田,演唱者朱哲琴,收入在《央金玛》专辑里。那专辑里另有一首歌,名为《六世达赖喇嘛情歌》,因此,有人将《信徒》的歌词被人缪作“仓央嘉措情歌”之一。而后面的所加,皆为无名氏之仿效延续。
   仅次于《那一天》,广为流传的《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和“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以及“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是仓央嘉措藏文诗歌的汉译。
   中间,从“第三”到“第十”,并非仓央嘉措所作。而是当代人根据桐华《步步惊心》“白衣悠蓝”的续写,因一共十条,又被冠名《十诫诗》的。
   再有《问佛》里,“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句,取自《流光飞舞》,词曲黄沾,编曲雷颂德,演唱陈淑桦,是电影《青蛇》的主题曲。又,其中“十界”、“六道”、“八苦”,这些均为佛经的经义;“坐亦禅,行亦禅”和“语默动静体自然”取自《永嘉大师证道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取自《华严经》。  
   还有一首《见与不见》,源来扎西拉姆多多2007年创作的《疑似风月》集,题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班扎古鲁白玛”藏语音译,即莲花生大师。这首诗被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刊登在2008年第20期《读者》上,从此讹传。
   迄今,集录成册的“仓央嘉措”作品有:于道泉教授1930年编辑的藏、汉、英对照本66节62首;和平解放前西藏地区流传的拉萨藏式长条木刻本57首;解放西藏后,西藏自治区文化局本66首;1980年青海民族出版社本74首;1981年北京民族出版社本124首;另外,一藏文手抄本本440多首。
   藏文中,没有“情歌”一词,而有“道歌”一词。《隆德喇嘛著作集》与仓央嘉措同一时期的,其中提到仓央嘉措写有“歌曲”,并无“情歌”的定性。当然,仓央嘉措的诗歌、伪名托名以“仓央嘉措的诗歌”作品的,内容除几首颂歌外,大多以男女爱情,作为忠贞、欢乐、哀怨的载体,所以将之作为“情歌”加速民间的流传,更为了商道谋利而用。
   因此,仓央嘉措更多的被当作是个放荡不羁、离经叛道的诗人,而他原本第六世达赖喇嘛的身份,也成为了放荡不羁的“羁”、离经叛道的“经放荡不羁、离经叛道”和“道”的反衬,而不是他思想源。

   至此,我才要进入本篇的要写。
   我要写什么呢?
   我要写,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为什么要被“放荡不羁”,何以会被“离经叛道”。
   在我参观布达拉宫时,导游依次介绍已故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到第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时间,为游客所讲的,是“唯独没有他的灵塔”的传奇。
   包括那以后,我能看到的文字资料,千篇一律地指说他的“放荡不羁”和“离经叛道”,是因为“他被确定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那年,他已经十五岁了,他过惯了高原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不但已经青春,而且他懂得了爱情,于是,即使他成了达赖喇嘛,也要回归自然。”
   我不相信“已经十五岁”之说,也不相信“过惯了”之说,还不相信“他不但已经青春,而且他懂得了爱情”的原因。即使有,即使是,那比较起他所能享受的一切,这些理由实在是次而又次的。
   那么,什么是他的主要原因呢?
   我从《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篇章中整理出以下他的情况:
   一、 出生。
   藏历水猪月一日年,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藏南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世代信奉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农奴扎西丹增,妻子次旦拉姆生下了一名男婴仓央嘉措。而这一年的前一年,也就是1682年的2月25日,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
   二、 坐床
   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根据罗桑嘉措的心愿和当时西藏的局势,密不发丧。
   1696年,因为准噶尔发生叛乱,康熙皇帝派清兵平定,在此过程中偶尔从俘虏口中悉知五世达赖已死十四年的消息,震怒之下致书问责桑结嘉措。
   1697年3月,桑结嘉措向康熙说明原因,承认错误,同时又将1685年已经找到寻到转世灵童,由两名朗生服侍,他人不得接近,就连灵童的父母也不例外;1690年迎接进措那的巴桑寺,在专门经师指导下闻习佛法。呈请宽恕并准予仓央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
   也是在1697这一年的藏历九月二十日,仓央嘉措自藏南被迎送往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十月二十五日,到达布达拉宫接受坐床典礼并举行灌顶仪式,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三、在位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身居西藏政教首领地位时,年十四岁,力不足摄政。
   何况1701年,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继承汗位,与藏王桑结嘉措矛盾日益尖锐。
   更坏是是1705年,桑结嘉措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拉藏汗发觉,双方爆发了战争,藏军战败,藏王桑结嘉措被处死。事变发生后,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是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
   四、失踪
   康熙帝准奏,遂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
   1706年,押解队伍行至青海湖滨时,仓央嘉措失踪。
   关于仓央嘉措途中情况和圆寂,史学界有三种说法:
   1、病故在青海西宁口外。
   2、在山西五台山圆寂。
   3、在押解途中,决然遁去,辗转各地弘法传教。其间,曾返回拉萨,被拉藏汗兵捉获后又逃脱,游走于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一路上为人治病祈福,深受人们爱戴,甚至1718年,还随阿拉善王阿宝夫人到过北京,见到过藏王桑结嘉措的子女等人。其最后到达蒙古阿拉善地区,圆寂在朝克图库烈庙,终年64岁。
   作为严肃的人物史的《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一字不着诗歌!提到“终日沉湎于酒色,不守清规”,并无具体。由此可见“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桑结嘉措‘谋反’事件”的殃及仓央嘉措。从罗桑嘉措密不呈报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和找到转世灵童,密而藏之十四五年,到他买通汗府内侍向拉藏汗饮食中下毒被发觉,引发战争,以至他的被处死,再到仓央嘉措的被废立,姑且不说是不是彻头彻尾,但确实是政治权力争斗的过程和结局,更无从谈起“情歌”。
   看一看仓央嘉措的生平,3岁时被认定为转世灵童,由两名朗生服侍,他人不得接近,就连灵童的父母也不例外;7岁进措那的巴桑寺,在专门经师指导下闻习佛法;14岁剃度为僧,坐床,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灌顶。他的情发何处?他的情人何在?《历辈达赖喇嘛生平形象历史》何以没有一字关于他的诗歌?
纵然他写了道歌,里面有男女的情爱薪水,为什么我们不将之理解为他某种思想的假托?屈原写的《楚辞》,几多怀王情爱,为什么大家偏不说他是情歌,而说他的爱国主义?
   我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有过二三十首的《达西诗抄》,全部是以男女情爱的语言来写出的,但没有一首是有具体爱情的对象,因为所有的皆是假托,寄以对政治、时局的无奈、愤恨、期望和幻想。
   当然,我是不说我是屈原,也不是说我就是仓央嘉措,我的意思是——人在某种“被”的情境中,有着可能跨越时空的、不分民族的、相当接近的、不被的语言表达形式。
   然而,仓央嘉措即使有过他不被的60多首道歌,最终还是在当代汉人的手中被情歌,被放荡,被叛逆!

   在布达拉宫没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但有他的一尊泥塑的贴了金箔的坐像。
   不同于其他塑像的是,面前没有酥油灯,也少有人敬献哈达。就历史而见,他“被”废的,不仅有他的身份,更有他的生平,他的真实——不论是恶意的政治,还是善意的文学。
   我当然不会是仓央嘉措。虽然不是,却也有“被”的时候。
   谁看清了“被”过的?

                                  2011-08-07


   

    【本篇有关】 2010-10-26 仓央嘉措人和诗都被强奸了  http://cqns1946.com/contents/7/1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