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思想中心思想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2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
      寒冬要远飞的鸟,答应树来年再为之唱歌。
      鸟再来时,树已被伐木人拖到锯木厂锯成火柴,最后只剩下火柴点燃的煤油灯火。
      鸟对着灯火唱去年的歌。
      之后,就飞走了。
      昨夜睡前,随手翻到的一本杂志,里面的一篇,篇名“去年的树”。作者是个日本人。
      这样的东西,一向是看过没使记性的,说丢没丢,顺意着塞在脑海的哪块礁石下。偏有邻家笼养的鸟儿,清晨声声地唱。
      这则短文的印象,便被唤醒。

      虽是教过讲过一元思维、二元思维、双向思维、多元思维、发散思维、幅集思维的,也对学生进行过课堂训练,但平日里还是由不得自己,常常以始于一点之想,得一结论后满意。过后,又明知应该多种思绪,结论或应该不止唯一,再思考,反而不自然。
      然而,面对《去年的树》,我无论怎么用眼捕捉它的中心思想,结果满目金星:
      要爱护树木,环保?
      无论任何,诺言必须履行?
      友谊多么美妙?
      惋惜生命的不能自主?
      再要好的关系也会因为客观的影响,发生变化?
      即使因为失去而痛苦,但一切终将成为过去?
      故事寓意着日本的人际关系?自从第一次抄写黑板上的“本文中心思想:”,自从第一次被笑话“树上有10只小鸟……”,自从“应该用右手拿调羹”,自从“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我所接受的教育,除了有一门不完全是单向思维,其它全是。
      自从有了“反证”,我才知道问题可以这样想。当然,之前算术有教过“验算”,但毕竟童年,不知与所谓方法关系,只有在《几何》课堂后,它才是一门双向思维的学科。
      在整个接受学校教育的十二年里,我的数学成绩最差,有一半时间成绩不及格或勉强挂线的。可是,在我成年以后,为人处事最起影响作用的思维逻辑,知识和方法恰恰始自数学。由此,我推及其他各科,似乎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内容本身之内在,思维的方法才是它们教育共通的潜在。因此,在以后的几十年生涯中,我不但没有离弃数学,还每日必用;不但需要,还感谢它所给予的思维启迪。
      那“开了一枪以后,树上还剩几只?”的问题,这“去年的树”和“唱完了歌,鸟又对着灯活看了一会,就飞走了”的结局,真都不是《语文》“中心思想”能总结的。
      伐木人有砍伐树木的许可证,没有什么不对。
      成为火柴,最大可能地发挥树木的作用,没有什么不好。
      鸟实践了自己作为朋友对树的承诺,即使它飞走了,没有什么不该。
      我因此想到人要利用大自然,人有利用万物以生活的必要;想到生命的意义与能献身且默认者,想到生死相许的人们,到头来面对现实另作抉择的表现。
      该如何判断孰是孰非?
      有人对我说:“不是说了嘛,‘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我笑答:“凡是存在的必有原因。”
      就拿我写的这篇文字来说,“合理”合谁的什么理?“不合理”不合谁的什么理?
      无论合不合“理”,有原因却是肯?定的,它来自《去年的树》。
      凡是文章,总该有一个中心思想吧?《去年的树》就那么484个字,咋地它的中心思想就这么没的,就这么绞结呢?
      日本人写的!
      凡日本的,对于中国一定都是恶劣的。?《去年的树》就不可能例外。
      那么,我的这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因为我曾经在过日本,我的孩子也在日本,我们难道因此也得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
 
                                  2011-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