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习性的教化
| 发布日期:2011年06月0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厚晏的文风,言简意赅令我惭愧自己的罗七八嗦。
虽是五十年前的高中同学,即便我参加过1997年的一场班上同学的聚会,但一别又将一十五年。
熟莫能悉,陌路还生!
只是,读其文,知其意,见其字,晓其人,忽觉那学校犹如父母,同学即是同胞。纵然父母离远,兄弟姐妹分别,而为人之情、正义之心、忧患意识、愤世嫉俗、处事态度,乃至孝道,却如少年时的清纯和明朗,那古语“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在当年不过课文的,影响成了我们后来的一样身心,真实地格守。
反思,我的罗嗦,厚晏的简明,有三处的各异。一是我喜文史,文多联想,史常溯源,而厚晏专业理工,理得要领,工少浪费;二、三则分别是各家教养、父母遗传。
由此,注意到我们毕业的那时代,“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厚晏们,占去全班的绝大多,而选择文路的,寥寥。
到现今,说话间,过的去了,走的再也没回头了,在所剩众人一语“我们差不多都要‘奔七’啦”,五味杂陈,能有厚晏这样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心热情盛者,不知几人!
然而,恰因有其文、其人,更加觉得我自己的渐趋颓废。
再反观这些同学,似乎大家都有相同点——上班不迟到,工作不马虎;私事不求人,借贷不曾有;嫖赌不沾边,烟酒不多见;貌未必好看,心地忒亲善。到这年纪,也还个个活的简单。老来患病,且将儿孙笑靥作处方;积蓄半世,难堪捉襟见肘表面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武汉地方?
我思来想去,觉得应当归功于华师一的三年教化,男女同学的性情才这样同一齐整。
但,那年代高中学校对我们的教化,又实在远不及当今我们孙辈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可是,教师任课的教学态度和水平,对待学生作业逐一批改的认真,班主任将父严母慈一身统一的管理,又实在是当今的所远不能及。三年多前,我写过挂一漏万的《春雨润物细无声》。
除了七八名印尼、泰国的侨生,那时,我这个来自福建的一般生也算特别。融入与接纳,包容与化合,这又是习性主动和被动相辅相成的另一立面,甚至潜移默化渗透到内里。曾经写过的《昔别未成婚》和《桃园结义七兄弟》,寄托了我几十年的感怀。
悉知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下半叶起,老同学们年年都聚合一日,武汉当地的多有参加。但,近年来参加的人逐次少了,自己病的病,得在家照顾上辈老人家走不开的走不开,外地的更在外地,所以,大家又将希望放到下一回大团圆的日期预约的2014年,毕业五十周年时。
真希望厚晏们,能有更多的忆念与记述,有感于我们那同一时代的人,性初本善,习之相近,数十年不负父母、不负母校的为什么。
2011-06-08 夜 ~ 06-09 上午
【备注】
厚晏日志见之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