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认知之后的抉择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华姐五岁、六哥三岁、我出生日,先后被亲生父母抱送三家别人。

她、他、我又如此先后自寻途径找回生父母家去。

再还是这样的先后,对生父母家作出表象不尽相同,而根本意义毫无区别的抉择——离开。

关于其中的藤蔓节疤,以前的日志我有提及。

抉择没写。

华姐年长老六 3 岁,比我大 9 岁。生父直言对她的不满。至于什么不满,没说。而她绝口不提那个“家”。我想其间的芥蒂,华姐是深思熟虑之后,才笃定当断则断地决绝了。

六哥在世时,仅向我诉说着的抱怨,就不下 10 次。次次都宣言“我再也不去了”。主要矛盾在于,他每每无法忍受生母对在家几个儿子的声声赞赏,令其深感低等,无非就是在说他的种种不如。然而他的宣言都只是情绪的抉择,而非华姐态度的决绝。他是一个极重骨肉亲情、九次遭殃一次哄就一下抹平的人。

我虽有与六哥相同的感受,但我说一不二和事不过三。第四次起,我就遵循内心确立的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意即:有叫我,我看情况,按分寸做本分内的事;没叫我,我就省去一事,不过问;来我这里的,我都接待;离开的,不言挽留。

我的这一抉择,以同样的话语,我只声明两次。

一次,公之于那屋檐下所有的人,包括:生父母、在家哥姐、给出的六哥、嫂及姐夫、侄甥子女。六哥在我说完这话之后站起,大声:“我跟老八一样!”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不有应对。

另次,我见到华姐,说予了她。她听时和听后,嘴角都稍微弯上。

那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距离找到“家”的时长算,我约一十五年,六哥二十四年,华姐更早的早。

可以类比的有下面一事。

大前天,某君上网,单独问我:“下一回,再搞高中毕业某某周年庆,怎么样,你还参加吗?”

我应道:“有什么情况吗?”

某君直言不讳自己不会再去,并说了“因为”。大意是:

一、当年的旧址已另有主属,新地之富庶位居国内中学的前三前五名内。对于六七十岁的老生来看,当然可喜可贺,而对于怀旧寻亲的学子而言,焕然一新无一旧物可睹,仅能宾至如归,何况无一当年老师再拜。

二、年龄跟我们的子女差不多的校长,介绍学校,无非升学率、校区面积、建筑格局、国内排名、国际合作等等辉煌成就。毫无名校应当的精神风范。令人大失所望。

三、浏览学校网站,“著名校友”栏排名第一人竟然是某某某!他是什么学科的带头人吗?他有什么理论建树吗?推举讲坛明星可以,但是将数十年培养的数理化工医农文史哲社经的名流列之后,更对到访者当官的官阶标榜报道,岂不处处显得追名逐利。那些更普遍的,在各个行业的劳动者,学校提及了吗?

四、看看我们的同学群,……

因为有视频,某君突然没再往下说,而是:“你只管笑,笑什么!”

“我有在笑吗?”我真没自觉在笑。

“是啊!微笑!”某君:“你到底有什么感想嘛?”

我回应:“有同感。只是我老了,没了你的青春似火。”

“你莫说鬼话!别的不说,你就告诉我,还参加聚会吗?!”

“到时候,再看吧!现在既不逢五,又不逢十,说了不算数不好。”

“那好!”

“今天你这话,我不写姓名,不明男生女生,写在我日志高头,你同意吗?”

“随你!我还巴不得众所周知!”

“我还是只记话的大意,连暗示是谁说的,都不写……”

事实上,某君的问题,2014年毕业五十周年,回母校之后,这个问题,我就开想。

我的文凭只到高中。所以,高中的母校当如分娩生下我的生母。

难于抉择。

也许,或以我的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也许,像六哥那样,“我再也不去了”,还去。

也许,像华姐那样,嘴角稍微弯上,不言语。

人因事有感觉,感觉生情绪,情绪复成态度,态度固而定势。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等等都不利以正视听。因此,在人生旅途的亲历,知识的多寡、看法的完缺,思维的正谬、目的的高下,就成为能否支持辅正自我的内因。年纪老大咯,遇事会自省的越来越多,能理解别人的越来越多,那么,事中、事后做抉择的,也就少些情绪化,软化些固执的己见,不再强人所难,对自己省力。抉择啊,唉——有的时候,遇到一件事,反而优柔寡断起来,决绝不了!

我漏对某君说:“都老了啊!”


2017-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