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
|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9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
| |

远去道何方, 来仪匪凤凰。
蛇鱼枯北海, 犬马撞南墙。
持久车行路, 临时树系缰。
明天堪问月, 暗夜觉荒凉。
2015-09-08
【本篇有关】
明 ·陆治根据蔡羽为陈启之诗作十首的各首意境绘图,世称《明陆治蔡羽书画合璧册》,共十开,全幅横37 厘米,纵71 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馆珍藏。
此篇所藉乃其中之第八开,开本原有的蔡羽诗书作品内容不裱,从而标题与立意皆今题。
上古时期,《山海经·大荒西经》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有一种鱼的身子半边干枯,名叫鱼妇,是帝颛顼死了又立即苏醒而变化的。风从北方吹来,天于是涌出大水如泉,蛇于是变化成为鱼,这便是所谓的鱼妇。而死去的颛顼就是趁蛇鱼变化未定之机托体鱼躯并重新复苏的。
《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与“凤”通假。据说,二种乃成语“有凤来仪”出典。
“匪”,通假“非”,表示否定。
觉,用于此处,可以三解:
一解:俗称睡眠为睡觉的“觉”,音同“轿”。如:
《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二解:感觉、觉察的“觉”,(音同“决”),与“迷”相反。
三解:佛教词语。“觉”是梵语“佛陀”的简称。
释迦牟尼在觉悟人之生死因果关系之时,梵语自称“佛陀”,汉语言简曰“佛”,意是“觉者”。
“觉”有三种:自觉、觉他、觉满。
“自觉”是使自己觉悟,
“觉他”是帮助他人也觉悟,
“觉满”是自觉和觉他的程度都达到究竟圆满的境界。此等境界唯“佛”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