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捕鱼(散笔)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清溪捕鱼(散笔)
 

清明边岭小记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08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4月1日。上午。车从湛江出发,过高州,进化州,入笪桥,到边岭。连日的阴天小雨将一路洗涤得到处皆绿,香蕉叶新绿,荔枝树老绿,池塘水清绿。无所谓湖光山色,道得来岭南春景。
     去之前,我上网查过,湛江、高州、茂名、化州都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域,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不严寒、夏无酷暑。来之时,果然感觉不到雨中清明时节南方各地普遍的那种冰凉的春寒。湿度潮而不粘,潮气湿而不烦。很惬我意。
     边岭是笪桥的一个村。笪桥是化州的一个镇。

     到边岭已经是吃午饭的时间。
     广叔招呼我们这一行人吃饭。
     广叔的嫂、侄、侄媳、侄孙是来祭祖的,扫墓的。广叔的兄嫂一家早先就搬家去了湛江,原先的土坯老屋还在,而广叔的兄已经没了四年。
     广叔一家子也是婶是婶,儿是儿,儿媳是儿媳、孙子孙女应有尽有。
     我断断续续在广东累计也有五年,却不曾到农村,更不知清明的粤人民俗。所以,特意走一趟边岭。
     饭桌上除了地地道道的化州白切鸡外,还有猪、鸭、鱼、豆、瓜、菜,样样生香;其中煎、熬、煮、炒、闷、拌、烤、熏、炸,种种不同;大锅、中盆,小碗,个个满足;大瓶、中盅、小盏,杯杯充盈。

     大十几口的人,围坐一桌。直截了当吃喝,不作什么客套,不来什么劝酒,有的就是说话。地地道道的方言,我是听不懂的,看得懂的。大大方方的嗓门,说得云开雾散,笑得竹影婆娑。
     天下亲情当如是。
     下午一点半,扛锄头的,挑供品的,提香烛的,牵小孩的,抱婴儿的,打雨伞的,这一大家族的人去扫墓。

     出了村居,走田园。田土黄泥,蕉园青株。
     过了田园,便是一座座的小丘。一丘不过百十步,说不上坡度。丘上的荔枝树差不多才一人多高,正开着小不丁点的花,果蝇和蜜蜂忙于树树其间。
     树树其下,那稍稍突起的——居然就是墓!

     这里的几十台的墓都是没有墓碑的墓!
     那怎么知道哪台墓埋葬的是谁呢?
     这里的大人,个个却说得出这台是本族最早先祖的,这台是曾祖的,这台是先父母的,这台是伯叔的,这台是兄弟的。一望即识,无一差错。
     其上下无标记,其左右无参照,何以如此准确无误?那唯一的就是方位。
     我真服了这里的人们。

     这里的人们为什么不为故人立碑?
     怕被盗?盗墓贼盗的是文物,莫非这里平民有厚葬?我看经济地理历史,不像。
     怕被破坏?破坏的双方必有仇恨过节,即使有,也不至普遍有,更不会是家家有。我想象,不是。
     无石材?看这大片的地域,真的未见一石板,道是土道,路是泥路。或许,这是个原因。
     贫困?粤西历史上是岭南的贫困地区,化州历史上是贫困地区的地区。难道,贫困所致?
     当地的人对我所兴趣的问题给予了这样的答案:“只有这样,家人才年年得来扫墓,隔年不扫,墓说不定就认不得了。”广叔也如是说。
     对此,我在其它依据皆不足以说明事理时,也只能听而从之这一说法了。
     至于扫墓的程序,祭祀所用供品,边岭与我在其它地方所见并无差异。只是,边岭的人们,家家不仅祭扫自己直系亲属的坟墓,还祭扫宗族亲人的坟墓。不是顺路而为,全然用心行之。

     这不仅让我觉得稀奇,还让感动良久。稀奇我见所未见,感动则是莫名的。
     我常有莫名的感叹,何况在这细细纷纷濛濛飘飘的氛围里。心里包裹起满天的雨滴,足底收藏着一路的泥泞,站到“那”的面前,让“那”看到生动的“这”,让“这”看到不变的“那”。明火冉燃,是言语的戚戚难尽;冥纸飞灰,是游魂的依依不舍!又是一种莫名的感动。
     一行人离开边岭,已是黄昏,广叔一家送到村口。
     近处竹林,水牛哞哞,牠们知天地人间我所思想?

     回来,查网上文章,知湛江、高州、化州,历来重视土葬,立碑为记是普遍的。那么,为什么我在边岭所见几十座坟墓无一有碑呢?
     我是去年清明时节去边岭。这问题在我心里也就存足了一年。曾有想过,这或许是坟,而不是墓。但即使只是坟,也还应当有个物件为记的啊!也曾想过,或许这是因为历史曾经的什么原因,迄今原因已不再为人们所知,而风俗依然沿袭。

              200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