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泰山上的石碾子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0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那天上泰山,在通往中天门的道旁,一个不起眼地处,见得一台碾子。那物件本就是北方人看多了的,又在山壁凹进去的地块,加上浓雾弥蒙,觉得前面走的游客无一关注到它,我顿生怜意,专为它留了个影。
      时过半个来月,再看其时所拍的这碾子,又逢新旧年历交替的日子,觉得有点什么想寄托,想表达,可一时间又想不出什么来,也就笔随心兴吧。
      对磨,南方人是熟悉的,对碾子,见到实物的人恐怕就不多了。除在影视里见过,我也是打头一回见识到它。不管是碾子当前的那时,还是今天对面照片,我怎么也看不明白这碾子转动的物理。当然,我既不是不知道碾子由碾台、碾盘、碾坨、碾架和竖轴组成,也不是不知道碾盘中心设的竖轴,连着碾架,架中装碾坨,更不是不知道人们先得把要磨的麦子、玉米摊在碾坨要走的碾盘轨道上铺上一圈,然后自己顶着碾架或者吆喝驴儿开始干活。随着碾坨的滚动压轧,摊在碾道上的粮食不断变碎的增多,人们还得不断做些清扫和归拢,我发愣的是:人的走向是平的,而碾坨走向既是平的,又是上下或者说是往前滚动着的,这作用力的方向和相互之间的动力传动,我实在是不如对磨的明白。


      我想到见过的平齿轮作用立轴齿轮转动的机器,原理应该是一样的,但是我发现筒状的碾坨其左右的圆面是等大的,而平齿轮和立轴齿轮的齿是斜面的。因此,我能想得通平齿轮作用立轴齿轮的转动,而怎么也不能理解碾的工作原理。
      我在中学时《物理》考试常常是不及格的。这就很让我常常为日常的不懂物理而惭愧。惟有我还肯去观察、提出问题、想了解,甚至在登泰山,人家一心攀登极顶而上时,我在碾子的周边打转,象推碾子的牲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因为那碾子的所在狭小得压根儿就转不动牲口,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所以我这人便理所当然地确认它不过是今人的摆设,至于是提请游客怀旧,抑或关乎什么样人的风水,那就猜想不到了。
      看它碾坨面上的折纹和碾盘上碾道的光滑,是件旧农具。要将这千把两千斤的物件从泰山脚搬到半山上来,可不是轻松的活计。所以,亏得有人想得出这招。我想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渐普及的电力,带给人畜劳动力解放的同时,象农具碾磨这样几乎北方农村到处都有尚可再利用的石材,何以宁可闲放弃置之?最近这两天我查了些资料,才知道:倘若将此类旧物改作建材,那么,不是住房的人每到夜晚会听到碾磨的声响而不得安宁,就是有住户人家不久死亡。是故,更是改将不得“泰山石敢当”那样的辟邪石了。
      或许旧历使用碾的都是妇人,或许古代的文人曾经早过我这样完全不懂物理,所以,今查不见关于碾的诗词,只见“碾”作为动词的多多,例如李清照的“碧云笼碾玉成尘”,辛弃疾的“团龙试碾铜瓶泣”,吴文英的“油壁碾青鸾”,白居易的“曲江碾草钿车行”,梅尧臣的“轣辘车声碾明月”等等,仅一首专写碾子的,那便是宋时的诗人、散文家王禹偁有过一首:“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 可惜,其时以物寓意所写的是磨,不是碾。又见断句“万般不足道, 慢慢转乾坤”,有点意趣,却查不到出自谁人手笔。
      然而,碾子在历史上的确曾经有过颇盛人气的岁月。农家生了娃娃,必要在碾架的轴上裹一小红纸或一红布条。再就是每逢过年,贴春联时,碾架上也得贴一副。生灵灵地给讨过不知多少的吉利呢。


      今写这碾子的些事,心正无愁,知与不知的,都在字里了,乾坤转到元旦时,特讨得一件的吉利。
                                             
                                                    2009-12-31 / 2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