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答朝拜以外的事问(二)

   发布日期:2011年03月10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四、您能适应得了西藏的生活吗?
      答:出于好奇,酥油茶是喝得下的。我现在接触到不同地区的藏族人,才知道有些地方的藏人是不喝、不喜欢、喝不习惯酥油茶的,他们喝“奶子”,也就是鲜奶,即使因为异地没有牛羊,也就没有“奶子”,那他们也会在离开家乡时带上许多自家提炼制造的纯奶粉,当地人喝酥油茶时,他们就用热开水冲奶粉,他们把这叫“甜奶”。分别在百巴镇和工布江达县经营酥油生意和生活的道吉仁青、道吉的妹妹,他们是甘肃甘南来的,他们就喝的是“甜奶”。在百巴镇开藏餐店的拉毛仁清也说,在他们青海安多也这样,不喝酥油茶,喝“奶子”的。
      糌粑就是青稞、小麦、玉米碾磨成粉,炒熟后,用热开水调制成自己喜欢的程度不同的干稀食品。吃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有稀的如糊,干的拿捏如小面团团。有的就这么吃小团团,有的呢,用大拇指一摁,成了个小窝窝,然后往窝窝里放点辣椒酱什么的调料,再就着吃。
      这两种,我都尝试过,偶尔将就一下,还香,也咽得下肚。
      因此,在藏地,要么找有米饭吃的店吃,一小碗米饭1元,贵也得吃。要么煮面条吃。吃米饭,二菜一汤,拍下照片看起来都可以,但所用炒菜的什么油,嘿嘿,那就不好说了,那汤啊,和煮面的一样,众菜一锅,开水煮成,类似乡下老妇煮非人食的,千碗一味。别以为我这说的是藏餐馆,我这可说的是非藏餐馆,所以,在家最不会做菜的我,在这里也必是大厨。

      最糟糕的是,减料没关系,这吃食的要是偷工,那就效果不凡了。所以,我一路上小心又小心,生怕病从口人。然而,躲得过初一,躲得过十五?这不,在工布江达,昨晚进一家 叫“圆缘”的吃店,要了三碗煮鸡蛋面,老板是四川人。碗端来,我吃了一口,觉得汤水象是没煮滚的,而老板说“面条都烂起了的嘛!”我没怎么多吃。两喇嘛回到住处,跑厕所都来不及,说肚子痛,我呢,还好,小拉。所幸,一泡屎尿轻轻松松下去,免得买开塞露。
      我是有习惯性便秘的。可是进藏以来,天天自然舒畅,究个中道理,可能与喝酥油茶有关。
      酥油茶的高脂肪、高热量,不但解决我的后顾之忧,还在我过着日食两餐的一个月来,腹部不怎么见小。怪不得,人家以此作为解释为什么我之所见藏汉个个壮实,妇女人人丰硕,僧侣圆满的原因。
      转到住的方面了,从一个月来的状态看,一地胜一地,后来者居上。两度野外,一自搭帐篷,一借在护林员避风房屋,虽然简陋,但还算干净。
      我“惯于长夜过春时”,食以果腹,眠去梦乡,并无不是。
      至于城镇卫生、居家卫生,个人卫生,一则,我不是卫生局检查组的;二则,居家乃隐私之处,都不是游客的我所应为的。何况,既然是个人卫生,那当然是个人的事,属起本人才有权处理的,更不应别人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再说了,洗澡,有许多地方的汉人也常常不洗澡,全国各地、各省份、各市县乡村,都有这样的不经常洗澡的人群,为什么就不去说这些人人呢?就因为他们是和自己一样是汉人?这有失于不同民族的一视同仁,实际上是大汉族主义的潜意识在说话。因为我们是汉人,可以洗,也可以不洗?
      我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大城市里的人,一个月洗一次澡的汉人是很普遍的,一个星期上一次公共澡堂是相当爱清洁的人了。时代变了,热水器出现了,随着时间的进程,在历史道路上,十三四五六亿排长队走着的各族的人,前头的何必指责后面的?如果队伍散了,说不定,他们用“奶子”洗澡呢!我说这话,可不是没有经济收入依据,这里盖房屋胜于别墅的,买车代步的,有的乡镇遍及每户,足以让我们在城市里的打工族、上班族、月光族、蜗居族、胶囊族等等的多数民“族”羡煞!
      作为行旅者,志愿而为的行进,我不但适应了西藏的生活,而且食色性欲皆寥寥,心特别静。
      静坐、静行、静观、静思,参悟以求觉醒。


      五、西藏人受教育的普遍程度怎么样?
      答:这是每到一地,必最关注的。城市情况我没有去打听,就我住宿过的村庄,就我接触过、了解过的统计着来说:
      30岁到35岁的男性,上过小学的不多,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但我遇到过一位上到初中的女子。这些人要比画出自己的名字,都有困难。手机短信功能的使用,对于他们几乎是零。
      25岁到29岁的男性,上过两年小学的有。在这些人中,手机短信功能的使用,增加了他们对汉字认识的机会。女性情况不明。
      18到24岁以下的青年男女,有许多上过一到三年的学,有的小学毕业。然而,没有上过学,完全不识字,在我的访问所遇中,占绝大多数。
年青人、生意人、牧民、农民,手机使用的普遍不低于城市。手机的使用,短信功能的使用是普及汉字学习的重要途径。到目前,我没有见到有藏文输入法的手机,不知道是否有藏文的通讯载体,如果有,那对于藏民的语文识字和文化普及,应该是有巨大推进作用的。不知道有没有代表在人大和政协全国会议上对此有相关的提案?当然,通讯部门的投资是一个经济问题,民族文字的使用、传承、传播,是发扬光大,还是明里发扬光大,实际是制约,让其“自然”地被其它所同化、所取代,最终成为一种已经消失了本民族文化的,只剩下服装装点节日、增加政治色彩的图象,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在西藏,除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还有相当不错的许多费用减免的少数民族地区政策。我听说,百巴镇小学的宿生,学费全免、杂费不收,练习本不用自己花钱、住宿费不用外,甚至连护肤面油也是免费提供的。不论是不是本地的子女,也不论一家有几个孩子,只要是少数民族的孩子,小学都是全部接收的,待遇也完全一样。
      所以,现在适龄的孩子,只要是自己愿意去上学的,读书识字,学习基本文化知识是不成问题的。
      读了一两年,就不再去上学的孩子相当多。这里面,既有孩子自己不愿意的问题,也有家长放任的问题,还有九年义务“教育法”的法规,当地行政执行不力、无法执行的问题。这是就小学而言的。
      上初中,如果户籍不在当地县的,即使是少数民族,是藏族孩子,学校接收时是要收“一万块钱”的。这对于外地来的家庭,是个不小的数字。这些人讲的也有理由:“我们在老家,就是因为赚不到钱,才来这里的嘛!如果我们有钱,那还跑这么远来做什么!”
      所以,他们中,有上中学的孩子,就留在了老家读书。那些孩子,长期过着与父母、弟妹分离的生活。这些藏民多数的家庭生活是支离的。也所以,有的家庭选择了合而不分,有学没法上不上的日子。
      一个多月来,在农村,我既见到有在城里上高中,回家过寒假的藏族学生,也见到许多上到小学就再也不能上的少年。他们有男生,有女生。
      面对上不上学、谁上谁不上的问题,藏民家长持着一种“你愿意上就上”和“你成绩好,能读就读”的态度。我还没有发现重男轻女的情况。

                            2011-03-10  工布江达电力招待所

      2011-03-11答问(三)
      六、藏人男女平等吗?有没有怕老婆的现象?
       七、看您的文章,好象他们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那里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吧?
       八、他们怎么样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