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点豆(杂思)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垄上点豆(杂思)
 

传宗接代

   发布日期:2017年08月1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梅峰坊16号是南平邮电局宿舍。顺梅峰山势,自上往下,共有三座。每座双层,配一平房厨房。全是木构造,房的外表用长条木板自上而下,叠成翎羽状,漆了蓝灰色的油漆。每层的通道在中间,东西两排房间,每排10间。朝东的一排,每间12平方米,朝西的一排,每间6平方米。除单身汉住一间外,有家属的无论人口多少,都是东西各一间。大间寝室,小间吃饭。通道贯通的两头,各有一楼梯着地。”


1956年,我家从胜利街搬到这里,到1973年夏天搬走,头尾历时二十年。”


“家在这里的前八年,我因为在武汉上学,只有三次回家过暑寒假;中间两年我参加工作,结婚生子,与父母争吵;后十年与胞兄相认,下放农村,婚姻崩溃;曾经有过出走的念头,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国破哀家在,城春苦难深,感时人无泪,恨别鬼惊心!”


——2007-01-22  梅峰坊16号的左邻右舍  http://www.cqns1946.com/contents/6/2002.html









子辈听我说:“我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天天晚上得先摆好四张高凳,然后架三块床板在上面,天热就这样,天冷有铺盖,到时间就睡觉。”“就睡在写字桌跟爷爷奶奶床头隔之间。我的头顶着木箱,脚朝衣橱……”

有声反应:“那是。”

再说给孙辈听,他们的表情有笑的,有斜眼的,也有鬼脸的:“讲的,跟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差不多!我们历史老师就这样讲的!”

记得,我在听我们历史老师讲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很认真的,很崇敬的,很有感觉的。

把这点差异归因到时代,归责给教育,归说成代沟,归咎于一代不如一代。

往事又都过罢若干年。

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喜欢听我的讲述。讲述他们出生的那天,讲述给他们取名的经过,讲述不同辈的家人成婚的过程,讲述我们住过的老街,我们家历来过的日子……

再让他们看我绘制的我那曾经的我的家,现在,他们全都惊叹:“这是真的哦!”“那样子也能过啊?!”

“那样子”,是家居的样子,是人居的样子,是生活的样子,是处境的样子,是环境的样子,是岁月的样子,是年代的样子。

惟真。

年龄使之认真地认识到长辈们的真实,接受这样的讲述。

跟我这样年纪的一辈人看样板戏,听李奶奶痛说革命家史,看小常宝控诉“八年前”,不同的是:我们的一张白纸,先被历史教科书涂写的,儿辈是当做老师讲故事听的,孙辈是作为考试题目死记硬背的。

一代更比一代聪明。

一代更比一代现实。

一代更比一代自信。

我又与我同辈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同。我后脑勺有反骨。因为疑问佛的存在,而要寻找佛,而去最接近佛的地域;因为去过,因为找过,从听说到向往,从进行到深入,甚至皈依了,于是我得出自己的论断:“越愚昧,越虔诚;越虔诚,越愚昧。”

跟我这辈的不同,在于:我们是全信开始,越年长越否定所信过的;下一代是不置是否,半信半疑,他们总是通过亲历来自取其证;第三代则总以“是真的吗?”开头,似乎怀疑而生,以自为真。

很有意思,也更有意义的在于:我的孙辈认真了我的“那曾经的我的家”之后,再也都继续听我说。

我说:“我下放到南山时,隔壁睡的是猪,……后来被调到龙湾,住在农民的谷仓……”

我说:“我到白沙,五七干校的第一个晚上,在农民废弃的厨房,把大的锅盖翻过来,草席铺在灶台上,就这样睡的……”

他们的反应,有的:“服了!那样的日子都能过!”有的一脸正经:“可以理解,什么样的日子不能过!


2017-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