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照样说】车马

   发布日期:2010年01月11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引子】09年12月7日至16日,行旅溪口、宁波、绍兴、杭州、泰山、济南、南京、南昌、庐山,拍数码照2086片。春游秋游后,老师必要求学生作文的。我当如学生是,归来归纳,照着照片的模样,做表面文章,说说所见的同类。如:陵墓、府第、厅堂、匾额、旧物、楼阁、林木、山色、碑刻。
     
      出行交通工具,今有天上飞的、陆上驰的、水上航的,因此在博物馆参观到古代的、旧社会的马车和人力车,会真正感觉到时代的变化。不仅在于动力和速度,更在交通工具的造型和因此相关的习俗。
      这回在溪口的民国大杂院私人博物馆里,见到“清代的”花轿、软车、民国时期的军用吉普、西洋高驾马车、人力车五件,在宁波天一阁看到的“万工轿”一件,既给我长了见识,也让我记起点旧事。

      天一阁,说是古代的藏书院,其实,它已被改造成了甬江流域包含宁波地方在内的甬文化遗物与现代文化汇合的集中地。弄明白了这点,就不至于因为在“藏书院”里见到的一座原是墓前祭亭的大石刻建筑物而觉得不伦不类,也就不会因为在不经意的一个大厅里,突地遇上一座——而不是通常对应着说的量词“一顶”——大花轿而大惊小怪了。
      之前,我是见过一顶花轿的。跟之前所见不同的是,确切的说,它不是迎亲娶新娘的花
轿。无论是造型,还是功用的对象,当前的这座是我的史无前例的所见。
      大轿不是单顶,而是由五层大小、繁简不等的牌楼组成。
      最顶上,有尊“魁星”跃立在荷花托座的正中,正前和左右两侧各有“鲤鱼跳龙门”,以后“金元宝”周围。
      往下依次五层牌楼,每层都用高浮雕和透雕,刻画有姜子牙渭水垂钓遇文王、文王推辇接子牙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刘备招亲、长阪坡赵云单骑救阿斗等,多达29块。再有麒麟送子和百子喜庆的玻璃彩绘,配着喜鹊闹春等吉祥图案与各色花卉。仅各色人物就有三百多个。
      牌楼围成的轿檐,饰以凤舞,再与四角各一的飞龙翘首匹配呈祥。连轿杠上与端头都有和合二仙。
      就此,这通体漆朱贴金的“八抬大轿”,上下高3米,前后长1.5米,左右宽0.95米,整体重量200公斤,必须由16人轮两班肩抬。
      因为这座大轿有至高无上的“魁星”和鲤鱼跳龙门,可以说是用来抬新科状元、中举贡生的;因为有“刘备招亲”和“麒麟送子”以及“百子喜庆”,又可以说用于娶亲的。功用应该要比我们理解的“花轿”要多杂。
      同是这一座“集宁波木雕技艺之大成的代表作”,我在同一时间段,前后不超过十分钟的时间内,听到的介绍有:一导游口头说造它“得花一万个工”; 另一导游口头说“这是民国时期的作品”,而竖立在一旁,稍大点风就会刮跑的文字介绍写的“展出的花轿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大师用时三年,根据馆藏品复制而成。”
      由此,“万工轿”的名称大意我是明白了。可是,是一个人“得花一万个工”还是许多人合计“得花一万个工”;是一位“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大师用时三年”,还是“宁波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大师”都出来制造,“用时三年”?
      哈哈,观花轿,不花点眼,不聋点耳,就难得糊涂。


      在溪口的民国大杂院私人博物馆里,见到的除一顶清代的花轿应该是件旧物,其它四件的软车、民国时期的军用吉普、西洋高驾马车、人力车,我看那新的程度和完好无损的样子,全然没有历史的沧桑痕迹,却类似拍影视剧的道具。只是现时作为拍照的了,明示标出价钱来,要坐座收费的。看到贴着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的吉普车,我一下子想起小时候看的电影《南征北战》里:“张军长,看在党国的份上,快拉兄弟一把……”,也想到不久前才知道的,在重庆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狂轰烂炸后,蒋介石和宋美龄到现场视察,蒋命令所有的军车全部用于救护平民和伤员兵士,连宋美龄唯一心爱的轿车也派上了用场。其中,二者都一定有贴着“青天白日”的吉普车呢!
      我尤其是见不得那仿古的。然而,还是因为那辆人力车,儿时曾经坐过的,有了甜甜的回忆。我记得是坐过好几次那样的“黄包车”呢。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车座上有幅用于遮雨遮阳的油布是黄色的,而有其名称。记得我坐过的几次“黄包车”,都是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从南平回福州探亲的日子,住在大姨妈家的那几天,大姨父和大姨妈请看戏,住家在三角井,戏园子“天华”在南台,来去雇的就是“黄包车”。去的时候天色还未全暗,戏散后回来,夜色里,“黄包车”的车把上有盏马灯点亮着,车夫拉着车时跑时走。大姨父和大姨妈在另一辆车上,我的父亲和我的母亲中间偎住我在这辆车上。有一天,天还下了雨……这时间,应该是1949到1952年之间,那年月,大姨父做水产生意,门面红火得很的。
      上高小时,鲁迅的《一件小事》有“黄包车”,我读那课文完全没有关于自己也坐过人力车的记忆。到读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提醒和感觉。反而是在年久的几十年过去了,一见这车,往事清晰得一点也没糊涂。记性真是奇怪的精灵!

      说到这车马的事,还联想起不是这回行旅,而是更早一回09年4月下旬的行旅,在西安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时,见过出土的公元前221到前210年间制造的两辆铜车马。驾车人立着的那辆“1号车”叫“立车”, 跟驾车人跪坐着的那辆叫“安车”的“2号车”,都有个圆形的华盖,配合车厢的方形,据说合得古人“天圆地方”之思想说。

      是故,困惑这古代的经典思想怎么后来就消失了。轿子、吉普、人力车,皆无贯彻,西洋高驾马车当然更不可能体现。当然的当然,时下热乎乎的动车,更子弹和谐得天翻地覆着平坦。
      与10月的上回同样,此番行旅乘坐的也有动车。关于动车09年10月16《和谐的子弹穿越旧日的晃荡》我有过描述:“官方公布现在平均时速是250公里,计划最高时速是300多公里,而车厢内屏幕显示现在这车平均时速是140公里。”然后,我提出:“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现在这条线路还是‘初级阶段’”的问题。接下去,我把问题表达到疑问的程度:“那么,我就不知道现在这样‘初级阶段’的速度卖的价钱,是按计划最终阶段来收取呢,还是按现在的实际情况计费。如果是前者,那现在有部分收费是‘短金少两’的不合法,如果是后者,则将来票价要增加。”
      此番行旅乘坐的动车,最慢的是绍兴到南京,时速基本保持在84公里,最快的一会儿也没有超过124公里。其他车次的路段,也极少超过213公里的。我拍了照片。如同我拍了其它车马的照片一样。
                                         
                                               2010-01-10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