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行踪(游记)
 
 

总浏览人次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关键文字: 
 
鼠标点击文中图片,显示清晰原图。
人客随篇留言,敬请遵守国家法规。
所有图文版权属原创人所有。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走马行踪(游记)
 

末了说说佛的肩膀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04日    来源:春秋农事    原创作者:拾穗居士   点击数:    
     
 
      有三天没写西藏了,怕忘了,今天接着往下说。
      说几件在寺院的见闻。

      有人在网上写过,布达拉宫高三百米,在上面如厕,看蹲坑下让她心惊肉跳得连即将出体的立即回收,跑了出来。
      也有胆大的,讲了他洒尿的感受,直道是“飞流直下三千尺”。
      所以,我先说布达拉宫的厕所。
      我见到的是修缮过程已经结束了的布达拉宫。现在的厕所与城市的一样。只留了一处先前的便坑,坑口加了玻璃盖,四周围了木栏。上方的横梁吊了块木牌:“此处为西藏传统旱厕。属布达拉宫原有旱厕。便坑呈长方形,四周砌石墙,坑内落差10.45米。建于山岩处,其坑底完全是岩石。”
      虽我恭逢,但已不能使其盛,故心不惊来肉不跳,李白的做不成,转去其它处。


      对布达拉宫的建筑之伟大只能赞叹,而接着我要说的是它的四种建材。
      有文字和口语介绍说,“布达拉宫所用建筑材料以土、木、石三种为主”。如果这样,其伟大则有失地方特色。
      布达拉宫是集宫殿、寺院和灵塔殿三位一体的建筑群体,下部分外墙为白色,上部分则为红色。因而俗称为“白宫”和“红宫”。
      白宫共有七层,是历世达来喇嘛生活、起居的场所。
      其西侧另有扎厦,是布达拉宫的喇嘛们之居所,最多时居住着25000多僧众。
      红宫共六层,则主要用于从事佛事。处在布达拉宫中央位置的是红宫。
      处在红宫中央位置的是法王殿,以曼陀罗式在殿的周围建有五世、七世、八世、九世和十三世达来喇嘛的灵塔殿。
      而处在红宫最高的殿堂是藏有大量经书和清朝皇帝的画像的三界兴盛殿。
      只有到现场去看墙体,才发现白色、红色是涂料涂出来的。
      白色涂的虽是石块。
      要用多少的石块,在高原之山的高山上,花多少的岁月才能垒起它的伟大!
      而赭色除涂木料外,竟然涂的是草!
      这种草叫“白玛草”。
      其实它是柽柳枝,秋时割来,剥皮、去梢,晒干后用牛皮绳扎成拳头大小的捆。
      建筑时,先在土墙外和屋檐下堆码整齐,层层夯实,再用木钉固定,最后涂上红色。
      这样的墙叫白玛草墙。其优点是能把建筑物顶层的墙砌得薄一些,减轻高达十三层的布达拉宫墙体的重量,而且,这种材料可以防潮,不生虫。因为白玛草制造的工序复杂,白玛草墙制作成本高昂,所以,它又成为旧西藏社会等级的重要标志之一。
      赭红色,是祛除愚昧的文殊菩萨的代表色,象征着智慧。因此布达拉宫不但庄严而伟大,还显而易见格外的灵气。
      我因此联想到藏传佛教中著赭红色袈裟和裹裙的那些僧侣。
      也因此,我强调,在介绍布达拉的建材时,应将土、木、石、草并提。
      即使它的土,也太昂贵——光明如大理石板。却不见拚接缝隙的竟然是土与糌粑、酥油一起混合打夯成的“阿嘎土”。听说,大约四平方米大小的一块地面,要三个人劳作一个月!夯的时候动作必须整齐,因此过去的农奴必须通过歌唱来召唤节奏,也因为唱歌,来排除单调和疲乏。试算,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这布达拉宫,从公元7世纪始建,到17世纪建成,何谈长期!
      再回望布达拉宫,这伟大的建筑忽地令我感觉——其整体如白云涌起的磅礴红日,蕴涵的岂止是菩萨的智与慧,还是智与慧之下,藏人和信徒的伟大贡献。


      这样的贡献,还表现在对佛的理想和美化。
      过去,我看过内地乡土寺院的壁画,虽不失传神,但总有退色和剥落的可惜。
      这次,在西藏见到的壁画,无论是王宫布达拉的,还是显赫著名的大昭寺的,即使是小小稻城县偏僻赤土乡的郎吉岭寺的,那壁画全用的是永不退色的矿物磨成粉来作颜料。绘画的精细,人物动物的传神,线条的流畅,是迄今我所见过的无与伦比的!

 
      同样的,还有以门框、梁柱为重要部位的木雕。那精细和美妙,用色的丰富和层次的和谐,主题的饱满和绝无多余,实在让人一看三叹藏人的文明和精心,简单的生活和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


      然而,有一种沉重的黑色以及在上缝合着图案的绝对反差的白色,却将许多的门、窗遮蔽起来。
      那图案以其佛教法轮、海螺、宝盖、宝伞、莲花,宅罐、金鱼、盘长的“八宝”为多,也有个别汉人“寿”字团花图案的。
      看起来颇似 上了一层灰尘的那黑色织物,原来是用牦牛毛编成的。它的好处是遇到雨水雾气,缝隙会自动收缩,滴水不漏还防潮,而见了阳光,孔眼又自动张开,透气遮光。
      难怪 我们见过高原上放牧的藏民,住的就是这编织物盖着的毡房。是他们把这智能的造物供奉给了殿堂。
      也别说这黑白的反差大,在红墙白墙和金顶之间,还正以其厚实和简朴,给这世界一种沉着和稳重感。

      金顶——单檐歇山式,以木制斗拱承托外檐,上覆鎏金铜瓦的屋顶。不论哪坐寺院,必有的。以法轮为中,两侧各跪一只山羊的徽记也必有的。
      更高处金顶的顶端立一大二小的三座宝塔。
      三座宝塔象征藏传佛教密宗信仰的“三宝”——佛、法、僧。 这我知道。
      法轮是佛教最重要的法器,也是轮回学说的象征。这我也知道。
      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不是牦牛,而是山羊。山羊和佛寺有什么关系?
      到今天,也仅查到一则提到大昭寺与山羊的帖子。
      据说,大昭寺的位置是文成公主选定的,原是一个湖。
      牧民们赶了一群一群的山羊,让每只山羊背上都负着沙土袋子到这里来,终于把容易涨大水的湖给填平了,奠定了大昭寺的建造基础。
      山羊,藏语发音“RA”。
      “RA”建了大昭寺,又往西的地方去建,所以人们把“山羊建的地方”叫“RASA”。
      “SA”,是土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叫的“LASA”(拉萨),古文书上叫“RASA”。
      这也就是足以让大昭寺自豪的地方——“先有大昭寺,后才有拉萨。”
      我不能确定,是不是因此而各寺的主体建筑物上都崇敬着山羊,但有一点可以感觉到:西藏人的感恩与纪念的诚意渊源传承着。


      凡有藏人群居之地,必有佛塔。
      听说,塔的基座藏有经书,塔中间部分的龛里一般供着佛像。


      当然,更多看见的是几乎有人处无人处到处可见到的经幡。从前是会书写的人来手写,现在改了,到处有印刷出来的。经幡有化纤的,也有丝绸的。所用的文字是藏文,不同的经文皆为生者祈福,也有相应佛像的。
      我请教过一位喇嘛,关于经幡的颜色。他告诉我:红色的代表太阳,蓝色的代表天空,白色的代表云水,黄色的代表土地,绿色的代表植物。
      因此联想到哈达, 我过去以为哈达只有白色的,象雅鲁藏布江的流水和雪山上的飘云。其实,哈达也有不同质地材料的,也有黄色的。只是代表土地的黄色,岂可拱手?


      这里,我最后要说的是佛寺的门槛。
      只要游客将进任何一座寺院,导游必提请注意:“请大家不要踩踏门槛,门坎是佛的肩膀。”生怕还有不听从的,再加一句:“这关系到自己的财运,踩了就不能发财了。”
      我特地观察了各处过门槛的游客,真的极少有人不在意的。
      然而,我也看到一位喇嘛在带领我们参观时,他踩了门槛。
      有两种解释,可以这样认为:这位喇嘛已经四大皆空,或者这位喇嘛已经站到佛的肩膀上。
      我呢,很在意的情况下,还是有两次一不留神踩了门槛。
      呵呵,只有一个解释:我想看看佛的头在哪里。
                                                   
                                       2010-10-03